特稿:祈禱中的信託

【為鼓勵大家參與「擴堂40日祈禱運動」,一連五週的程序表都會特別刊登有關祈禱的文章,願我們一起為元浸擴堂禱告,懇切尋求神的心意引領。】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麼?」(太7:11)

主所發的這個問題是由淺入深的,在地上最好的父親的愛,不過是天上的父的愛最微小的反射,因此我們的主所講論到關於祈禱的教訓,都建立在一個根基上面,這根基就是:神是我們的天父!基督所仰望的總是一位父親,在祂的心中最能使祂得快樂得力量的就是想到神是祂的父。「父」這一個字常是在祂的口中。祂講到神或是對神說話,除了用「父」外,很少用其他的稱呼,「父啊,我感謝祢」、「父啊,是的」、「阿爸,父啊」、「父啊,願祢榮耀祢的名」、「公義的父啊…」。這是祂祈禱時所習用的聲調,這也就是祂有完全安靜和信靠的秘訣。

關於祈禱所有的困難,大多數是由於我們對神所抱的觀念與主耶穌所抱的不同而來;因為我們不曾了解父心的慈愛和父手的無限權能。若是我看祂不過像一位掌權者或是審判官,我在祈禱中必只有很微小的信託和極少的喜樂。正因為祂是一位「父」,我能確信祂要用同情的心聽我需要時的呼聲;正因為祂是一位智慧的父,我能確信祂要用最明智的方法成全我的呼求;正因為祂是一位完全的父,我能確信有時祂不成全我所求的必因為祂有最好的理由。我能說「願祢的旨意成就」,不單是因為神的旨意是全能的,我不能夠抗拒,也不單是因為神的旨意是聖善的,無論如何我應當服從,乃是因為那是父的旨意。祂惟一的目的:第一就是要使祂的兒女聖潔,其次就是要使他們完全。當我像基督那樣認識父的時候,我就要像祂那樣祈禱,我的祈禱也要蒙應允正像主基督的祈禱蒙應允一樣。使徒約翰說:「小子們哪,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認識父。」惟獨像小孩子那樣心思純一、滿有信心,在我祈禱的時候我方能認識神到「我的心在神面前可以安穩」的地步。

不論我的生活怎樣,我不是必須慚愧著承認我祈禱的生活有缺欠麼?我沒有充分認識那奇妙禱告的特權,我沒有充分享受因祈禱所得的安慰和幫助。有罪的人竟被允許得以向尊貴高潔的神說話,而且都可以踏著這條大路進到「施恩的寶座」前,這真是一件希奇的事!不過因為我熟悉這個真理,所以不多想到它的奇妙:假如在地上只有一塊地方,神和人能以會面,將有多少受苦的人、憂傷的人、向著這地方出發想走到那兒呢!又要有多少人甘心耗費許多金錢和時日,縱使只能在那裏停留一日呢?假如在那個地方每年只有一天,天上的神容許人謁見祂,又或是有一個地方只有最先來到的人能得著一些福祉,將要有多少人在那裏熱烈的環繞等候呢?人們要怎樣急忙著按時來到!又要怎樣爭奪那最近的地方啊!

但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並沒有這種幽靜的聖地,也沒有這樣特別的時期。全世界是神接見人的會客室,祂的耳朵總不掩起來,然而世上這樣多的人中,有何等少數的真來向祂求甚麼東西!有多少在祈禱中所發的言語,不過像背誦咒語一樣呢!我承認我認識神,然而這樣少與祂談話,這樣少向祂祈求,祂一定可以責備我。因為祂的愛不但要將我所求的給我,並且要遠過於我所求的。祂不但要照我所求的為我成就,還要「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我能設想我的心所能受的有多少麼?既是這樣,我就總不要因著疑惑祂的愛,不信靠祂的權能,便侮辱這樣的一位父,或是使祂憂愁。

若是我能用甚麼方法聚集到今日照耀到全世界的金色日光,就是那降落在赤地沙漠上的、灼爍在高山峻嶺上的、散佈在曠野平原上的、燭照在隱密處所中的、充滿在每個花萼裏的、流露在每個草葉旁的、靜止在那些最不可愛的東西上:就如街市的灰塵、死人的朽骨、野地的亂草上的…假使我能用甚麼方法把這照耀到各處的日光聚在一起將它測量一下,並且說明它是怎樣的浩大,這樣我或者能明白神的愛那測不透的豐富。這愛是在我父的心中,等待我隨時從祂那裏去支取的,並能明白那無限的福祉是何等無邊無際,這福祉是在我父的手中,當我求祂將這些賜與我的時候,它們便來到我的手中。

我必須時刻祈求,不住的祈禱我才能得著安全。人生中充滿了意外的事:我在想不到的地方常遇見試探、有時我忽然遇見不易分辨是非的難題、我不知道當怎樣說話才對、或是當怎樣行方合理。在這種情形中常沒有考慮的時間,我必須立刻去作或去說,在這時我或者能弄出想不到的重大錯失,因此,我惟一的方法就是像個孩子,呼求父親的援助。正在遇見困難的時候用我的心仰望神,求祂光照我,並賜力量給我。尼希米是在他與王問答中間那一霎時的工夫,向神禱告就蒙了應允。祈禱能解開許多我自己的手解不開的結:要得著我所尋求的好處最快的方法就是進到祂施恩的寶座前。祈禱的真意義不單是請求,更是同神商議。我所需要的常是不止於祈求,我需要坦白的告訴神我覺得怎樣,也求祂指示我祂覺得怎樣。這種商議的結果,或者鼓舞我更堅信著為那種特別的事務更多的祈求;或使我從此不再為那事祈求,因為我明白了那是不合乎神最好旨意的。但無論如何,商議的目的總是已經達到了,我因此得著古代一位希臘的作者所謂「心靈的恬靜」--- 這種恬靜使我不再固執肉體的意思,因為它只尊重神甘美的旨意。


本文章節錄自《主問門徒的問題》,G.H.Knight著,王明道譯(恩光出版社),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