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矛盾去宣教

「宣教」對你來說是什麼意義? 當中有什麼矛盾和誤解在其中?以下是筆者常看見的「矛盾」與「誤解」:

  1. 「宣教」是少數教會事工中「看不見」的事工。傳福音,我們就能看見有慕道者被引領加入元浸,但「宣教」是到一些平時難以接觸到的群體裡展開福音工作,所結的果子一般情況下不會在元浸出現,以致一般會眾無從「憑眼見」知道事工成效如何,除非他親身到宣教的前線參與;但間中參與一次兩次短宣也未必能看到成效呢!
  2. 從「效益」來衡量,宣教工作表面上好像是「替人作嫁衣裳」的服侍。在一般宣教策略之下,大部份宣教資源應放在前線宣教工場裡面,例如:元浸的差傳基金大部份都用作資助前線長期宣教士,但當他們因工場的轉變而改變他們的宣教服侍對象,那就變得與之前我們支持的宣教計劃有所不同。這樣,我們是否仍然繼續支持他們,即使他們所作的與後方的期望不同?他們所作的是否能以我們效益的尺來量度得到呢?

如再數下去,你我都會找到更多「矛盾」或「疑問」。但在宣教服侍上往往「行動勝於雄辯」,就讓筆者分享這兩年多以來在元浸策劃帶領「廣東省短宣」的體會來說明:

  1. 筆者和數位宣教使命小組組員參與三次或以上「廣東省短宣」,看到當地事工由主要服侍當地長者和員工,發展到今天短宣隊有份參與當地社區服侍,以愛接觸居民;亦看到當地職業訓練中心從無到有的發展。另外,多次定點定人式的長者探訪和員工關懷,讓我們隊員學習到與福音對像建立「關係」,能讓接觸的對象打開心窗聆聽福音,而非單憑言語或籌辦活動來「強銷」福音;打破「急於求成」的迷思,更多明白宣教就是學習以生命影響生命的長期委身服侍。
  2. 差傳部去年已替「廣東省短宣」設定了「五年計劃」,原定目標是希望在長者服侍之餘協助員工建立團契生活,但實行時卻遇到「一波三折」。不料,在資源和人手缺乏下,宣教工場竟開拓出社區服侍的一扇門,而本會短宣隊的服侍重點也隨著當地工場環境的轉變而調整。如果我們執著堅持原定目標,或是憑著後方的喜好來來衡量事工的意義與效益,那麼背後反映出我們宣教的動機,是為自己的福音事工建功立業?還是願意與前線宣教士在福音廣傳的使命上並肩而行?在宣教計劃上「隨意搬龍門」當然不值得鼓勵,但我們需要學習聆聽和順服聖靈的帶領,謙卑與神同工,竭力委身達成主耶穌基督「使萬民作主門徒」的旨意。

「宣教」是基督徒學習「放下己意,順服基督」的理想場景。按使徒行傳的記載,當主耶穌起初吩咐門徒實踐使普世作主門徒這大使命時,門徒因計算代價或害怕而遲遲不願離開耶路撒冷,直到耶路撒冷教會大受逼迫,才由腓利開始「帶著矛盾去宣教」。今天你願意「走出自己的矛盾」,憑信心踏出宣教的起步點,以奉獻金錢支持差傳,或參與多次短宣服侍,甚至踏出多一步,委身於長期宣教服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