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感受-感恩與戰兢

蒙召經歷
本人於高中信主,自此在母會成長及事奉。
因母會人數少,有許多事奉機會,如團契職員、導師、教主日學及佈道差傳等。畢業後任職老師,同時開始了內地農村福音工作。我一邊教書,一邊事奉,理應十分滿足,但神將人靈魂的需要放在我心裡,讓我不得不放下工作,回應神的呼召,作全時間傳道人。

2000年,在母會的支持下,本人進入了建道神學院進修道學碩士課程。畢業後,神將推動教會差傳的異象放在我心裡。本人一邊在母會牧養職青,一邊推動教會參與差傳事工。由於大女兒出世,加上要照顧患病的爸爸,本人於2006年,只好決定暫時放下受薪牧職,全時間照顧家庭,與此同時,本人不忘召命,在母會擔任義務傳道的職份。

事奉經歷
由牧養少年到職青,再由職青到牧養婦女們,本人體會牧養工作,是一項建造生命的工程,一點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我的職責,是把群羊帶到祂面前,並且按著父神的旨意,為群羊守望、警醒。

按牧感受

當去年收到按牧的提名,我心裡有兩個感受──感恩與戰兢。

我感恩,因為可能是神對我呼召作為神僕人的一種確認。同時,我也感到戰兢,因我是兩位年幼女兒的母親,家庭對我的需要大,怕自己力有不逮。

當我多次為此向神禱告,神提醒我祂對我起初的呼召,叫我不要懼怕,要愛祂和愛祂的群羊!另一方面,梁牧叫我詢問丈夫的意見。丈夫聽罷就說:「你去啦,我支持你!」有他背後支持,我心裡十分平安。
我知道每一個階段都有其限制及優勢,我願意以父神為優先,按次為建立基督化家庭,並盡我一生,服侍教會,以回應神的大愛和召命!

浸會信仰
初到元浸事奉,梁牧師安排我到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接受短期訓練,目的讓我更深認識浸信會的起源及其從歷史發展過來的特色和體制。就這些特色,可分為五點︰地方教會自治、神權民主,政教分離、信徒浸禮及眾人皆祭司。當中最重要的是浸信會信徒一直強調並圍繞著一個中心的向導或是特色就是︰聖經必須作為教會和個人生活的最高權威。在未來的日子,無論我是元朗浸信會的教牧或是牧師,我也會盡心地持守及維護浸信會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