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之中,沒有甚麼比受苦時的掙扎更令人傷痛。遇上苦難,必然會直接衝擊我們的信仰。其實無論任何人,當然包括少年人,生命中也必然要面對苦難,如考試成績不似預期、失戀、父母離異等等,這些都可能會在我們身上發生。甚至乎,人長大後,遲早亦需要在痛苦和喪失親人的經驗中找尋意義。
舊約聖經有一卷書︰「約伯記」,它就好像一齣戲劇,是直接面對「無故受苦」這個問題。我們不知道約伯是否一個歷史人物,但在受苦的議題上,一定是個代表性人物,他為千千萬萬無故受苦的人向上帝發出了質問:「為什麼,為什麼要讓人無故的受苦?」今天還有很多人誤會了約伯,以為他是完全心甘情願地、耐心地、順從地受苦。相反,約伯其實都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會與上帝激烈地爭論,並拚命地掙扎,試圖去理解受苦的意義。究竟在約伯身上發生了甚麼事情呢?他有沒有找尋到答案?或許我們能從約伯身上找到一個明確的方向,讓我們在禱告中也可以尋找到出路。
約伯是一位富裕的人,他有七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又擁有龐大的產業和田地,被形容為「這人在東方人中就為至大。」(伯一3)。可能因為家庭太富有的關係,他的兒女常常在家設宴、終日吃喝玩樂。約伯是一位敬畏上帝的人,也恐怕兒女會得罪上帝,似乎想為他們買下保險,常為兒女獻燔祭,希望即使他們有冒犯上帝的地方,也不會受到上帝責罰。我們會問,若果約伯不是人生勝利組,不是凡事順利、家財萬貫,不是擁有幸福家庭;若然他失去所有以上的一切,是否仍然同樣的敬畏上帝呢?就如撒旦與上帝在天庭的對話,撒旦同樣向上帝質疑,約伯若失去所有,必定當面棄掉上帝(伯一9~11)。
事情發展下去︰約伯在短短幾天失去了一切。首先財產遭到搶劫、僕人被殺、兒女在玩樂時被狂風吹毀的房屋壓死;後來他更患了重病,從腳掌到頭頂都長滿毒瘡,只有妻子與他在苦難中度日,非常痛苦。
可能今日我們同樣擁有幸福的家庭,過著相對富裕的生活,也不需要為生活擔憂,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及追尋夢想。但是,人生若果突然變天、苦難忽爾臨到,我們是否依然能信靠上帝,是否仍能相信上帝的愛是不變的呢?
因篇幅所限,下期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