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端午節公眾假期,你會怎樣渡過這個假期呢?如果近日你去酒樓飲茶,經理會邀請你幫忙購買糉券。近年新出了很多不同種類的糉,各式各樣的口味及品種,總有一款適合你及你的家人、朋友。商人很有商業頭腦及靈活變通,為了銷售產品,攪盡腦汁,各出奇招,為的是吸引消費者掏腰包購買他們設計的產品。那麼,這個端午節你買了甚麼類型的糉,送給你的家人朋友呢?
其實你也可以透過在送糉給親友時,同時送上福音單張及愛心的祝福給未信主的親友,這樣不單可以得嚐不同品味的美味糉子,也可以將屬天的喜樂平安送給親友,一舉兩得。
我們香港人很著重節日的傳統及禮儀慶典,每年都會有龍舟競賽,市面上各個商場會有很多節日的裝飾及佈置,為要刺激大眾的消費。我們作為基督徒,其實也可以有創意的在這些節日中加上一點心思,加上一些基督教信仰信息及圖案,讓送出去的禮物,增添一份濃濃的耶穌基督愛的心意。例如:五色糉(黑豆、白果、綠豆、紅豆、蛋黃),一邊與親友品嚐,一邊介紹五色福音。又如三福糉,一邊吃糉,一邊分享福音。
論到往昔來華的宣教士,他們來到中國時,也使用了很多當時中國節日及風俗習慣的東西來分享信息,例如1807年,馬禮遜環繞地球大半個圈,從英國來到語言、文化、風俗完全迥異,神秘而叫人心生畏懼的中國。但是他依靠神,強忍一切從外、從內而來的壓迫與阻難,完成將英文聖經翻譯成為中文。立志在事奉崗位上盡忠,他的獻上完全是出自神,總是因為神的愛,心中對中國人「總是愛」。另外一位戴德生宣教士到達中國後,以上海為基地,數年間曾十八次到江蘇、浙江兩省旅行佈道,更剃髮及染黑髮、編清代辮子和穿上華人的服飾,為的是要融入中國文化,心中對中國人也「總是愛」。他創立「中國內地會」,先後派遣英國宣教士前來中國宣教。他又致力培養中國本土教牧同工,使教會不再倚賴外國的差會牧養,努力朝向自立、自養、自傳而邁進。期間中國政局瞬息萬變,當時經歷華北旱災、英國煙草鴉片的輸入、義和團之亂、甲午戰爭等等,中國人民仇視外國人及反基督教之情,日漸激烈,「中國內地會」共七十九名宣教士被殺殉道;不過他仍本着基督的愛,心中「總是愛」,持守不索賠、不懷恨、不報仇的原則,即使中國自願賠償給內地會,戴得生也表達婉拒中國賠償的一份寬弘大量。
直到今天,每個節日我們也可藉送禮物給親友,顯示心中「總是愛」,傳送耶穌基督愛的福音及拯救的好信息給親友們,你想到甚麼創意的行動呢?
「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獻上。我也為此勞苦,照著祂在我裡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歌羅西書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