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當年的大馬路還是一條寬廣的馬路(沒有輕鐵把馬路切成左右兩邊),而整個元朗的樓宇也全是兩、三層高的舊式「唐樓」。就在大馬路18號「元朗郵政局」(現已清拆)的二樓,九龍城浸信會的基址之一的「元朗浸信會福音堂」宣告成立。當時名冊上的正式會友只有五人。
元朗浸信會福音堂開幕典禮 | 大馬路唐樓時期的元朗浸信會 |
1956年購入元朗浸信會的現址時,當時的地址是「大棠道10號」(約十多年前,特區政府才把元浸的地址更改為大旗嶺746號)。遙想當年的大棠道,乃屬元朗市中心外圍邊沿、一條十分偏僻的小路,這條小路甚至不是一條柏油馬路,而只是一條泥路,每當下雨天便泥濘一片。查看當年的地圖,今天大棠道的入口,當年原來稱為大新街。
1950年代的地圖 |
至於當年元浸的「左鄰右里」,包括有木廠、咸魚欄、菜田、菜站、荒地等。據說1950-1960年代,車輛只能駛到東莞學校附近,若要沿大棠道往前行,便沒有車路,只能騎單車或步行了。請看1960年元浸教堂動土禮的舊照,足可見證當年景象。
元朗浸信會建堂動土禮照片兩幁(1960年) |
元浸這幢本來座落在元朗市邊陲的教會,見證著元朗60年來的急促發展。教會的四鄰,更是「高樓迭起」,在許多的大型屋邨包圍下,元浸成了熱鬧的元朗的一片綠洲、一個可以讓人安靜親近神的地方、一個可以滋潤人們心靈的聖所。
1963年建成之元朗浸信會的堂所外觀 | 60-70年代的元浸佈道隊伍,常到附近村落傳福音 |
不斷發展的元朗浸信會,會友不斷增加,早期的鄉村式建築物,已不足容納漸漸增多的空間需求,當時每週崇拜人數約300人,幾經磋商下,2000年舊教會拆卸重建,估計重建後的新堂可容納500-600人使用。
2003年底重建完成的元朗浸信會新堂 | 願凡有氣息的都讚美稱頌耶和華 |
2005年,我們經歷了教會急促發展的十年,人數由400人急增至1500人,在人手、空間和教會行政與牧養等事宜上,都面對極大考驗和挑戰,感謝神增添愛主的弟兄姊妹,在牧者和信徒領袖一起努力與主同工下,元浸漸漸成為許多人委身服事及靈命成長的地方。
2005-2014年,元浸經歷急促發展的十年 | 2014年10月某日,元朗浸信會主日早一崇拜合照 |
2016年,神賜恩讓我們購買到一塊萬多呎、與教會相連的土地,元朗浸信會擴堂由此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目前教會正向政府各部門申請重建/擴建教會、同時亦尋求神心意如何發展教會、並籌募擴建經費。遙想當年從5人起始的一粒小小種籽,發大生長成為今天平均每週近1600-1700人崇拜的教會;從往昔擠在唐樓內簡陋的福音堂,長大發展成今天不但有自己的堂所建築物,神更施恩使我們未來有可供更多人聚會的空間;願我們感恩讚美之餘,亦同時求主大大使用元浸,繼續成為祂發光發熱的器皿,使元浸為主作更多人屬靈的家。
元浸原來的建築(右)與新購的土地(左) | 展望未來元浸有可容納更多弟兄姊妹的聚會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