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除三害

周處年少時,兇強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餘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有自改意。(世說新語)

周處年輕時,是一個兇惡狂妄,常常生事的人,被鄉里視為禍害。在他的家鄉義興南山中有兇猛的白額虎,長橋下亦都有蛟龍。猛虎、蛟龍連同周處,在家鄉被稱為「三害」。有一日周處向老人問道:「當今和平豐盛,為何大家仍然苦悶呢?」老人慨嘆:「三害未除,何樂之有?」並向周處說明三害是猛虎、蛟龍以及周處。老人鼓勵周處:「若你能除滅它們,不單可以除害,亦是整個郡的大喜。」於是,周處上山殺老虎,亦到橋下斬蛟龍。村民見周處殺掉老虎,去斬蛟龍已三日未回來,就認定三害自相殘殺,同歸於盡,便大肆慶祝。周處活著回來,看見這個境況,深明自己在眾人心目中是何等禍害,決心改過自新。(參晉書 周處傳)

從周處的故事中可以發現,一個人的自省是非常重要。人要有自省的能力,才能發現及認識自己所犯的錯,能有一顆真正想要悔改的心。昔日有周處自省改過,耶穌時代亦有被認定為罪人的稅吏撒該悔改。撒該想見耶穌,但聖經記載因為撒該身材矮小,無法看見。他便跑到前面,爬上一棵桑樹觀看,因為耶穌會從那裡經過。耶穌走到那裡,抬頭招呼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要住在你家。」撒該連忙爬下來,興高采烈地帶耶穌回家。百姓見狀,都埋怨說:「祂怎麼到一個罪人家裡作客?」從經文可見,撒該與周處一樣,都是一個在生活群體中不受歡迎的人,而他們也同樣懂得悔改。撒該向主耶穌說:「主啊,我要把我一半的財產分給窮人。我欺騙過誰,就還誰四倍。」(路加福音 19:3-8)

弟兄姊妹,周處和撒該都有一顆自省悔改的心,我們呢?我們是否只有每月主餐時做省察而已?或許我們可以作恆常的自我省察,好讓自己能被聖靈提醒,發現自己更多、更深、更細微、習以為常或隱而未見的罪。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