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近年我宣講詩篇23篇的信息,較多在安息禮拜的慰勉中,作為對離世者親友的安慰──神與我們同在,祂顧念我們的需要、明白我們的感受,神的信實成為我們的安慰,在困境中恩典夠用。

猶記早年仍在攻讀註冊護士的時候,每逢考試的日子,當清早起來,必先默讀詩篇23篇的語句,心裡就得著信實主所應許平安的力量,尤以經文第一句:「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神話語的甘甜,讓我本是憂慮不安的心靈,滲透了一股溫暖的安慰。這樣,生命裡豈有缺乏的空間呢!既無缺乏,生命的價值不再繫於成功與失敗,就不會強執於成績優劣的比較。這些都是屬世界的價值和安全的靠倚所在。「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屬神的人,有祂已一無所缺,神是智慧的開端,得著從祂而來的聰明與真智慧,就安然地盡心獻上榮耀神的心去預備考試。

由此可看見「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這句話語的特別之處,因為一般來說,當一個人說出自己的「缺乏」,總是指涉一些人和事的對象,例如:缺乏衣服、食物,或者缺乏接受教育的機會,或生命中的遺憾所帶來無奈的處境,甚或蘊藏內在虛空──人生的安全感、自信心等的懼怯黑洞,那深寒淵暗的心靈。但因詩人的心思,經驗神同在的生命轉化,生命就有全新的視野。在這裡所提及的「缺乏」,卻顯然是沒有對象的,因為詩人對「缺乏」有堅信的叙述──「我必不致」。換句話說,當有耶和華作他生命的牧者,詩人從深心的感受、發出的宣告就是「一無所缺」、「全然滿足」!詩人在此詩第1至4節所表達的,就是這種一無所缺、全然滿足的心情。

這實在是在虛謊世道中人生最大的祝福與賞賜。我們活在這城市裡,連安身之所的安穩處,也不易得著。就是元朗的樓宇,呎土也動輒需要超過萬元以上,物價貴得驚人。裹腹基本的需要,普通一個午餐,也非價值四、五十元的消費不可。社會之中,人民以為投下選票給那些競選議員的人士,就能為社會政治民生帶來新的景象,結果卻看到不成熟的準立法會議員,連宣誓效忠國家,都弄得一團糟。原本當被尊重的政治立場和宣示,卻演變成為以輕蔑、羞辱和傷害一個國家人民的言詞來表達。看見他們如此地對選民交代,若希望他們日後在議會中,能為我們小市民爭取甚麼有利民生的德政,就不能不令人心生疑問了。

詩人在人生中選擇全然信靠:「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我們真的相信這句話嗎?要回答這問題,需要我們從生活的體驗中,更認真地反思所信的道路、生命。

我們需要極大的謙卑,方能經驗、體會、瞭解這生命的泉源所在,以致可以全然地依賴上帝,如此祂就成為我們最大的保障。我們每個人都如羊需要牧人一樣,十分需要神,但是要承認自己只不過是羊,且是易於走迷的羊,這確是很不容易的,因為這樣就好像宣告和承認自己的有限。在神面前,自己的才能、智慧是多麼不可靠,我們以為自己經營所得的一切,原來都是神的恩典;賜予、收取的都是神。我們在神面前要心存敬畏,要學習完全的謙卑,才可進入詩人的這種經驗。

神與我們同在,保護我們,這是基於祂對我們的愛與恩慈,是我們生命最大的保障。不是因為我們聰明伶俐、乖巧聽話、辦事能幹祂才愛我們;就是在我們迷失方向、軟弱悖逆的時候,祂還是那樣愛我們,且特別為我們用心費意,這樣我們才有回轉蒙拯救的機會。這是祂立約的愛帶給我們的希望。

神給我們信實的應許:縱使在這苦罪世界所糾結、互相控訴的人事裡,帶來人生一切困苦中無盡的悲聲,但那施恩守約,愛我們到底的創造主,仍與我們同在。詩人從心靈誠實的描寫中,道出神「領」他到可安歇的水邊,這裡用的「領」字是用來描繪牧人帶領那些懷孕的母羊,是特別加以細心照顧和保護的恩慈,這也是我們生活中種種艱難困境時的盼望、生命所在的永恆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