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的到底是什麼?

當大家拿起本篇《牧聲》來看的時候,還有一個星期就到受難節了。每一年的受難節,筆者都會從心底裡問自己一次「受難節到底與我有何相干?」對於一個傳道人來說,受難節是否只代表著一個忙碌的節期而已﹖對於一個信徒來說,受難節是否只代表著一個宗教禮儀和幾天假期而已?筆者希望透過本篇《牧聲》與大家一起思想受難節到底與我們有何相干。

香港是一個生活節奏急速的大都會,生活在其中的人不但要工作快、吃東西快,甚至連走路都比其他人快,每人每事都講求速度、效率和結果。久而久之,這種「即食文化」已深深烙印在香港人的DNA之中,筆者亦不得不承認,這種文化對於普遍的香港人、甚至是自己或多或少總會有些影響。我們或許會期望工作要有效率、生活要有效率、甚至連信仰都要講求效率!筆者之前參與了一位大學好友的教會的崇拜,在崇拜後和兄姊們一起共聚午餐,當中有一位初職的弟兄問了我那位成為主日學導師的好友一題聖經問題,正當好友開始要解釋聖經時,那位初職的弟兄馬上就停止了他並對他說:「你只需講出這段經文怎樣應用就可以了!」各位兄姊,當你看了筆者這經歷之後不知有何感受﹖你是否會會心微笑,還是有似曾相識之感呢﹖這類事情,筆者目睹或親身經歷亦不止一次。在事事都講求快和效率的時代,或許我們真的會期望信仰亦能「即食」,然而這是主耶穌所樂意看到的嗎﹖在馬太福音八章18至20節,主耶穌向一位聲稱要跟隨祂的文士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那位文士看見耶穌能行這樣多的神蹟奇事,或許以為與耶穌一起能幫助他得到名利上的利益。他口中所講的「跟隨」,或許只是想跟隨耶穌渡一次湖,並沒有終生跟隨的意思;但主耶穌講出跟隨祂是要一生跟從,要過沒有保障,並且是四處飄蕩的生活。信仰是要付上代價的,並且沒有「即食」的捷徑!

本篇《牧聲》的題目是「我信的到底是什麼?」弟兄姊妹,在復活節臨近之時,我們可以先反思一下自己的信仰,到底所相信的是什麼?請記住:信仰是沒有「即食」的捷徑。